專業婦產科、小兒科附設坐月子中心

衛教天地

 

Q1:寶貝照護-防止奶瓶性蛀牙 日期:2015-09-17 出處: 台北市衛生局婦幼衛生網站
A:

奶瓶性蛀牙的表徵

父母在小孩1歲半左右會發現,小孩在的上顎門齒靠近牙齦的地方,有白色脫鈣的現象,慢慢地顏色會由淡黃色逐漸變深棕色,如果仍不加以控制,很快地蛀牙現象會圍繞在牙齒周圍一圈,若小孩不小心摔倒(這在學步期時常發生),撞到門齒,這些牙齒就很容易折斷。如果不適當的餵食方法和時間,蛀牙還會很快擴及乳臼齒。 

奶瓶性蛀牙的原因

形成奶瓶性蛀牙的原因,可以分四方面來說:細菌、可供發酵之醣類、牙齒及時間,四者缺一不足以形成。此種形態的蛀牙是乳牙萌出後,由父母或照顧者獲得變形鏈球菌,經不當餵食方法和時間造成可發酵醣類長時間滯留在牙齒周圍,因而造成蛀牙。 
1.細菌: 與奶瓶性蛀牙關係最密切的細菌是變形鏈球菌。當嬰兒長第一顆乳牙時,變形鏈球菌就在牙齒表面繁殖,此種細菌最大來源是嬰兒的父母親,而主要傳染媒介就是經由口水。 
2.可供發酵之醣類: 牛奶、母奶、果汁、飲料、蜂蜜、糖水等,都含有不同成分的可發酵醣類,經變形鏈球菌利用之後而產生酸,造成牙齒表面脫鈣。這些食物如果餵食不當,以牛奶為例:一天吃奶的次數頻繁且每次吃奶時間很長,或特別喜歡睡前喝奶,造成含乳醣的奶長期滯留在牙齒表面,助長變形鏈球菌的滋長,繼而產成齲齒。如果使用奶嘴沾蜂蜜的方式來安撫嬰先入睡,也同樣會造成奶瓶性蛀牙。 
3.牙齒: 奶瓶性蛀牙最先侵犯的牙齒是上顎門齒,一方面是這些牙齒最先萌出,另一方面因口腔解剖形態,使食物滯留在上唇和內牙之間。如果不當餵食習慣持續下去,蛀牙也會波及上下顎乳臼齒,而下顎門齒由於受到舌頭的保護,所以是乳牙中最不容易發生蛀牙的牙齒。 
4.時間: 餵食的次數以及每次餵食時間的長短,都會影響奶瓶性蛀牙的嚴重性。睡眠時我們口腔睡液分泌以及吞嚥的動作都會減少,所以含著奶瓶睡覺時,所吸入的奶就浸泡在上顎乳門牙四周,常此以往,就容易使剛萌發的乳牙產生蛀牙. 

奶瓶性蛀牙如何治療?

奶瓶性蛀牙到某一程度,就會引起牙痛,輕微時可以填補蛀洞,嚴重時會發炎,甚至引起顏面腫脹,而必須做根管治療或拔除。嚴重的奶瓶性蛀牙,會造成飲食不便,影響發音,甚至將來恆牙的排列也會受到影響。尤其奶瓶性蛀牙患者的年齡較小,也會增加兒牙醫師治療時的困難度,所以如何預防奶瓶性蛀牙的發生,就顯得益形重要了。 

如何預防奶瓶性蛀牙?

由嬰兒出生開始,不論餵牛奶或母奶都抱著餵食,最好能在20分鐘內餵食完畢。 未長牙之前,每次餵食完後可拿溼紗布或毛巾抹去口腔內的奶渣,而牙齒萌出以後,就可以開始使用軟毛牙刷為小嬰兒刷牙,從小建立起根深蒂固的好習慣。 小嬰兒6到9個月大時,逐漸改用杯子來喝奶。 可以利用玩具、啍歌,或播放柔和的音樂,並且抱著小嬰兒搖晃哄他睡著,來代替睡前的一瓶奶。 可用開水取代瓶中的奶,或以逐漸稀釋的方式,來戒除睡前吸奶的習慣。 在小孩6個月到1歲期間,乳牙陸續萌出時,應該帶去給兒童牙科醫師檢查。